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水下弹性微穿孔吸声结构吸声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模态叠加法建立了水介质微穿孔板的数学模型,基于声电类比法得到其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了弹性微穿孔板和弹性背腔对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影响。与空气介质中的微穿孔板不同,水下微穿孔板因结构阻抗不足,难以取得满意的吸声效果,为此提出了增强型微穿孔吸声结构,并在水介质阻抗管内对理论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增强型弹性微穿孔板弯曲刚度的增大,其在[20,2000]Hz范围内的平均吸声系数得到提高,逐步趋近于刚性微穿孔板的结果,弹性背板使微穿孔吸声结构的吸声峰向低频移动,低频吸声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调制声源的近场声全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近场声全息技术在重建调制声源声场时无法显示出调制成分的问题,先通过Hilbert变换对调制信号的声场进行解调处理,将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分离开来,然后再对调制成分进行普通的重建分析,由此提出了基于Hilbert变换的调制声源近场声全息分析方法.文中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均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完成调制声源的重建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patch近场声全息中全息数据外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一步式patch近场声全息技术。该方法首先把初始全息面上的数据当成训练样本进行学习,构造出回归函数,然后利用回归函数实现全息数据外推,最后基于统计最优近场声全息进行重建。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各个分析频率下,该方法都可以实现小孔径全息面的近场外推。从近场声全息重建结果看,即使初始全息数据受到噪声干扰,该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patch近场声全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利用源强密度声辐射模态重建声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永发  朱海潮 《物理学报》2014,63(10):104303-104303
为了利用声场中少量测点声压数据精确重建复杂结构的辐射声场,提出了源强密度声辐射模态分析理论和声场重建公式.在结构表面定义的空间上,利用以源强密度分布函数为参量的结构辐射声功率泛函表达式定义了一个线性自伴正辐射算子,该算子的特征函数为结构的源强密度声辐射模态.然后通过对矩形平板和带有半球帽的圆柱体的源强密度声辐射模态的分析,证明了源强密度声辐射模态具有空间滤波特性,并利用该性质建立了声场重建公式.球体仿真和平板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声场重建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健性.基于源强密度声辐射模态的声场重建方法简单,利用较少测点数据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声场重建精度,特别适合于复杂结构的低频声场重建.  相似文献   
5.
PMUCR方法在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若干种胞映射方法应用于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全局分析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胞映射方法应用于高维系统时需遵循的几个原则:选择合适的分析平面;减少数据量;确定吸引子在相空间中的位置。根据这些原则,对胞参考点映射法(PMUCR)进行了改进,并对该改进方法应用于2维系统和4维系统时消耗的相对CPU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最后以船舶机械非线性隔振系统为例,分别分析了该改进方法在系统呈现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下吸声覆盖层声管测试的背衬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吸声覆盖层水声声管测试的实验研究中,覆盖层背衬的选择对测量结果有重大影响。在我们二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吸声覆盖层声学特性的传递函数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背衬对吸声覆盖层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衬对吸声覆盖层吸声性能的影响具有明显不同的特性。背衬为双层壳体时,水层对吸声覆盖层的吸声系数曲线有明显的调制现象。背衬为单层壳体或双层壳体时,从整体上讲,吸声系数更趋近于刚性背衬而非软背衬的情况。在实验室小样品声管测试中,以较厚的钢柱作为背衬的测试数据来衡量吸声覆盖层性能更为合适,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7.
为抑制水介质管路系统低频噪声,兼顾结构的紧凑性,提出弹性背腔微穿孔管路消声结构,弹性管壁为橡胶帘线复合材料,并推导了传递损失的数值解法。首先,基于Biot-Allard多孔弹性理论,将弹性微穿孔板等效为弹性多孔材料;然后,利用双尺度法建立帘布的周期性代表单元,求得其刚度矩阵;接着,基于分层理论,建立弹性管壁的多层复合材料模型,并与内部声场耦合计算,得到弹性背腔微穿孔管路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在水介质驻波管中,利用双声源法测量弹性背腔微穿孔管路消声器样机的传递损失曲线,并与扩张式管路消声器和刚性背腔微穿孔管路消声器进行对比,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弹性背腔微穿孔管路消声器属于反射耗散复合式消声器,具有低频域、宽频带的消声特性。样机B2在40~300 Hz和40~1200 Hz频段内的传递损失分别为36 dB和30 dB,而相同尺寸扩张式消声器在对应频段的传递损失分别为7 dB和11 dB。   相似文献   
8.
李彦  何琳  帅长庚  倪圆 《声学学报》2015,40(5):751-760
有源无源混合隔振是控制船舶低频线谱噪声的重要技术,但工程应用的实例还非常少见。在磁悬浮-气囊混合隔振理论和原理样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船用机械低频线谱的隔振需求,进一步突破了体积小、输出力大、功耗低、频响平直、波形失真度低等磁悬浮作动器工程化设计技术;解决了混合隔振器的稳定性和冲击、摇摆适应性等技术难题;研究了工程实用的控制算法,采用非线性逆模型补偿使控制系统线性化,并提出了窄带Fx-Newton时域算法,可在机械设备运行时的多线谱、多通道耦合、线谱振幅非稳态等情况下实现快速稳定控制;研制了船用200 kW柴发机组混合隔振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优良的宽频隔振效果和低频线谱控制能力,性能可满足工程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可用作水润滑轴承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醚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氨酯预聚体与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和正硅酸乙酯(TEOS)交联反应,制备耐温型有机-无机杂化聚氨酯复合材料。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R)、热重分析仪(TGA)、摩擦试验机和硬度计等技术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硅氧网络的引入使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同时该材料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200 r/min以上,摩擦系数在0.001左右),硬度在92 A左右。 该有机 无机杂化聚氨酯复合材料已满足了水润滑轴承在耐摩擦、高承载、易加工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舰船隔振装置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琳  徐伟 《声学学报》2013,38(2):128-136
隔振装置是降低舰船机械噪声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对舰船隔振装置技术进行了研究,但系统、全面地论述其技术特点、应用和进展,尤其是我国在该领域进展的文献相当缺乏。针对已应用并取得成效的舰船隔振装置技术,首先概述了其发展历程,分析了单层隔振装置、双层隔振装置、浮筏双层隔振装置和气囊隔振装置的技术特点;然后介绍了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包括智能气囊隔振装置、推进动力系统新型隔振装置、主被动混合隔振装置、推力轴承隔振装置等;最后对隔振装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系统地总结梳理,较完整地呈现了舰船隔振装置技术发展概况,可供舰船减振降噪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